第二章:人的社会化: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
第一节 从自然人到社会人:本能与教养
遗传的本能和社会的教化,是人的社会化的两个必要条
一、社会化:人之为人的过程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社会性,生存和发展不完全是靠遗传基因,也不是靠本能被动地适应社会。 强调个体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是人作为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全面发展的过程,社会学尤其关注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各要素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人的社会化的意义:
- 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 保持社会及其文化的一致性。
- 确保社会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二、遗传: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遗传: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表现的现象
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 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身体结构形态
- 组织特殊的大脑
- 具有高级神经活动系统
社会化的潜在能力:
- 学习和积累知识,并转化为思想、行为的能力
- 适应社会的能力
- 能动的合群能力
了解这方面的基本知识有助于父母对儿童的成长确定合理的期望,也有利于客官认识儿童某些行为背后的生理因素,采取积极的敢于措施促其健康发展。
三、儿童早期:社会化的关键期
社会化是人的终身课题:
- 个人的发展具有终身性,不同阶段有不同发展需求。
- 基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个体需不断适应社会变化。
儿童进入学校是一次较大的质变过程,从无组织、无系统、随意性较大的家庭教育转变为有目的、有系统、组织性强、制约性较大的学校教育为主导的社会化。
在人的某个特定时期恰当地进行某种特殊的教育和训练,人就会获得相应的特殊的能力,如果错过这个时期,这种能力就难以获得 (敏感期理论-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从人与社会互动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人在儿童早起社会化环境被剥夺,脱离了与社会的联系,变回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人性,即使以后回归社会也难以成为一个正常人 (狼孩例子)
第二节 家庭的社会教化责任
如果将教育定义为传授、换气或获得知识、态度、价值观、技能.....家庭的教育功能奖杯有效地扩大。 ——鲁洁《教育社会学》
对家庭而言,儿童社会化的任务就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家庭中成年人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活动。主要包括:
一、传授生活技能:人之为人的本领
家庭作为人的生活场所,比其他任何机构在传授生活技能方面都具有优势。
二、引导社会规范:融入社会之必需
帮助孩子了解和履行自身所处的特定环境中的...法律、道德、喜色等社会行为规范。通过父母不断灌输和言传身教,同化为孩子自身的道德新年和行为习惯。
三、指导生活目标:实现人的社会价值
使孩子成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样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父母指导生活目标的前提是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找出素质优势和兴趣所在,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四、培养社会角色:适应多重环境
家庭角色是人最初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社会角色,在家庭中的角色学习、角色扮演,对于适应其他社会角色,履行应承担的更广泛的社会角色,起着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作用。 教孩子知道“我是谁”,对应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各有各应该做的和不该做的事情。
小结:如何有效实施社会化问题:
- 提升父母资深素质有利于子女社会化。
- 激发孩子的能动性是社会化的关键。(以孩子为本,促使个人把社会化过程的受动性转化为主动性,自觉接受社会教化。)
- 重视家庭、学校、传媒、同龄群体等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
第三节:社会化的内在动因:个体内化
-个体内化是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一、模仿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态度,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从而习得这种行为和态度的过程。
二、主观认同
-主要表现在行为模式的内化,把自己类属于某一个体或群体,并在行为模式上向其看齐的过程,被认同的个人称为“重要他人”
三、角色扮演
-对社会的角色期待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完成角色行为的过程。一是扮演真实角色,二是扮演假想角色(过家家)
四、自我强化
-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而给自己以满意的评价或享受,这就是自我强化(自我奖赏)
外部奖赏对男孩比对女孩更富于激励效果
第四节:反向社会化:两代人共同成长
把传统的受教育者对视角这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变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称为反向社会化”或“文化反哺
一、反向社会化及其现实意义
玛格丽特·米德: 《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
- 前喻文化:晚辈向长辈学习。
- 并喻文化:晚辈或长辈都想同辈人之间学习。
- 后喻文化:长辈向晚辈学习。
孩子对成人实际的积极影响
- 在成人看来不成熟的社会性,孩子的童真、原生命形态中未受污染的美好品质。
- 孩子正在发展的社会性,特别是那些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性,具体包括
- 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 主体性增强
- 平等意识和批判精神增强
-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 公民意识强
- 环保意识强
- 求“实”
- 做事认真
- 积极的休闲态度
- 兴趣爱好广泛
对父辈的意义
- 更新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有力杠杆,去权威化、趋平等化。
- 弥合代际隔阂,了解思想、接纳态度,缩小两代之间的差异。
- 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 促使父辈自高自身素质,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二、两代人共同成长——家庭教育的新理念
社会在变,孩子在编,成年人与孩子相处中单纯滴扮演“施教者”的观念也要变:
- 面对未来世界时,成人和孩子应当是平等的探索者。
- 后喻文化决定了这事两代人相互影响的一个过程。
- 把属于孩子的权利还给他们,才能发挥出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
- 不耻下问向孩子学习是成人真正成熟和睿智的标志。
- 孩子出生就在信息时代,应该学会汲取他们身上所蕴藏的发展潜能
文章评论